当前位置:首页 > 摄影技巧 > 摄影构图原理之:透视与纵深

摄影构图原理之:透视与纵深

关于视觉的一对矛盾是,当影像遵循光学原理投射在视网膜上,显示出远处物体小于近处物体,大脑在获得足够提示的情况下,却能了解它们的实际大小。
在同一个视场里,大脑能同时接受两种现实—远处的物体比较小,以及它们的真实大小。同样的事情也发生在线形透视上。公路的两条平行边从我们身边延伸,会聚在远方,但同时我们能感觉到它们是笔直而平行的。这个现象的解释被称作“恒常比例”或者“比例恒常” ,这是一种我们尚未确知的知觉机制,能解决纵深感带来的矛盾。这对摄影的影响在于记录下来的影像是完全光学的,所以远处的物体只能显得小一些,平行线也总是会聚。和绘画一样,摄影必须采用各种策略来加强或减弱画面纵深感,而影像有其自身的参照系,而不是正常的感知系。

摄影构图原理之:透视与纵深

摄影师与真实场景之间的永恒关系使得纵深感对照片来说总是很重要,这进一步影响了照片的写实性。从最广义的来说,透视是物体在空间的存在,以及它们相互之间、它们与观众之间的关系。在摄影中更通常的说法,透视就是纵深。我们等一会再来描述透视的不同种类和其他纵深控制手段,先来考虑一下怎样和为什么要运用透视。如果我们有能力影响透视,那在什么条件下它能帮助照片加强或减弱纵深感?强化的纵深感和强烈的透视感能提升观众身处实际场景的现场感,它强化了主体的代表特征,并弱化了图形结构。
下表列出了各种透视类型所包含的影响我们对一张照片的纵深感的主要变数,那个变数是主要的随情况而定,也受摄影师所施加的影响而定。

摄影构图原理之:透视与纵深

线形透视
在两维影像中,线形透视大体上是最主要的透视效果,其特点是会聚的直线。这些直线在大多数场景里其实是平行线,比如公路的两边、墙的顶边和底边,但是一旦它们远离照相机,看起来就会向一个或多个远方的点会聚。如果它们在画面里延续足够远,会真的在一点相聚。如果相机是水平的,场景是风光,那么水平线将会聚到地平线 ;如果相机向上指,像建筑边缘这样的垂直线将会聚在天空中的某个点。视觉上,多数人很难接受这是一幅正常的影像。
摄影构图原理之:透视与纵深

线形透视 20mm 镜头和视点使得从相机位开始向远处延伸的英格兰北部哈德良长城的平行线构成了强烈线形透视的经典条件。相机在长城之上的高度决定了照片里能见到的垂直距离,同时也决定了线条会聚的程度。

在会聚的过程中,所有或者大多数的直线会变成斜线,这会产生视觉张力和运动感。运动本身能加强纵深感,再加上这些斜线,能引导眼睛出入场景。这样结合在一起的话,所有类型的斜线都包含纵深的感觉,这包括看起来有斜线的阴影。所以,如果直射的阳光,特别是天空中很低的太阳,产生的阴影斜落下来,能加强透视。视点能决定会聚的程度,视线与平面的角度越小,会聚程度越大—至少在相机接近地面的时候,会聚效应会非常明显并消失于一点。镜头的焦距是影响线形透视的另一个重要因素。当两支镜头直接对准场景位置(根据经验,在画面下部出现的物体可能在前景里)和重叠(如果一个物体的轮廓覆盖了另一个,那么可以认为它在另一个前面) 。尽头时,广角镜头能在前景包括更多斜线,从而更明显地主导影像的结构。所以,广角镜头倾向于增强线形透视,而远摄镜头则使之扁平化。

收缩透视
这与线形透视相关,实际上是它的一种形式。想象一下路边有一排同样的树,沿公路看去,会看到熟悉的会聚效果,但是对于树来说,他们表现为逐渐变小了。这就是收缩透视,主要出现在位于不同距离的很多同样或者相似的物体。因为类似的原因,人们熟悉的尺寸能作为参考大小,在场景的适当位置能帮助建立透视感。与收缩透视相关的是位置(根据经验,在画面下部出现的物体可能在前景里)和重叠(如果一个物体的轮廓覆盖了另一个,那么可以认为它在另一个前面) 。
摄影构图原理之:透视与纵深

会聚与高度
视线与会聚线平面之间的角度决定了透视效果的强度,太低的话很难看清,太高的话会聚效果就很弱。
摄影构图原理之:透视与纵深
会聚与焦距
相同的视点下,不同焦距镜头里广角镜头的会聚效果最强烈。

空间透视
大气灰雾就像一枚滤镜,降低了场景远处部分的反差,提亮了影调。我们对这个效果的熟悉(比如苍茫的地平线)让我们的眼睛能把这作为一个纵深的提示。模糊多雾的场景看起来比实际更深远,原因就在于它们强烈的空间透视上。像下面这个例子那样运用逆光,不适用减弱灰雾的(那些设计用于过滤紫外线的)滤镜,都可以强化这种效果。远摄镜头在拍摄各种主体时,比广角镜头更能显现空间透视效果,因为主体与相机之间有更少不受灰雾影响的物体。在用通道混合方法把RGB彩色数码影像转换成黑白时,调整蓝色通道也能强调这个效果。
摄影构图原理之:透视与纵深

明暗影调的逐渐变化的显示了逐渐深化的空气灰雾效果,从而产生纵深感。在类似这张照片中强烈的逆光下,效果最强烈。

影调透视

除了灰雾给远处的物体带来的提亮效果之外,明亮的物体显得靠前,黑暗的则退后。所以,黑色背景前的明亮物体通常给人感觉很突出,有很强烈的纵深感。仔细安排主体,或者仔细布置光线,都可以控制这个效果。反过来处理的话,会混淆主体和背景。

色彩透视

暖色调具有前倾的感觉,而冷色调则退后。因此,除了其他因素之外,红色或者橙色的主体在绿色或者蓝色背景前会产生纯光学原因的纵深感。同样的,合适的摆位能用来控制效果。色彩越强烈,效果也就越强烈。但是如果色彩的强度存在差异的话,最好安排在前景。

摄影构图原理之:透视与纵深
这是一排中国安徽的牌楼,眼睛假定它们都是一样的,它们越来越小,产生了强烈的纵深感。由于迷雾,画面中也有空间透视效果。
摄影构图原理之:透视与纵深
缺少空间透视 正面用光、清朗的天空,是减弱空间透视的两个条件,就像这张清晨码头的照片,前景和背景之间的影调相似,反差很小,所以纵深感很弱。
清晰度
好的清晰度暗示着近距离,而任何与前景不同的清晰度都能加强纵深感。空气灰雾有一些这样的效果,而最有效的方法则是对焦。如果画面各部分的清晰度不同,出于经验我们会把这当做纵深的提示—或者前景在焦外,或者背景在焦外,或者两者都是。

标签: 摄影构图
上一篇: 快门优先用法实战讲解
最新推荐

人像拍摄如何提升作品意境

民国摄影大师郎静山曾经说过:“画画像拍照是失败的,拍照像画画是成功的。” 所谓提升作品意境,就是赋予照

揭秘人像摄影的三大要素

人像摄影中,往往有着许多不为人知的规律,一旦掌握了,摄影或许就能事半功倍!今天来给大家揭秘人像摄影

失去了对摄影的兴趣是否能找回它

当我浏览社交网站上的摄影社区时,经常会看到那些因为对自己的爱好失去兴趣而情绪低落的人的帖子。他们通

手机如何拍出让人称赞叫绝的作品

想要使用手机创作出让人称赞叫绝的作品,光学会以上的那些摄影基础知识还不够,还需要拥有一双能够发现美

人像拍摄中如何引导模特的情绪

在服装场地都确定下来之后,我们便可以开始进行拍摄了。那么,在人像拍摄过程当中,还有一个最大也是最核

抽象式风景摄影12个秘诀

风光摄影是广大摄影爱好者最喜爱的摄影题材之一,不仅能享受大自然风光,还能将世间美好定格在相机中。大

人像摄影场景选择拍摄小技巧

如果说,人物主体是人像摄影中的灵魂血肉,那么服装和场景就是它的身躯骨架,缺少环境支撑的人像摄影往往

摄影师约模特拍照真实拍摄流程

话不多说,直入今天的主题!假设现在我们已经和模特谈妥了所有细节,敲定了拍摄地点等各种细节,接下来就

人像摄影制胜全场的构图秘诀

把握了这些构图小技巧,就再也不怕约不到妹子拍照啦! 利用几何元素分割画面 我们所处的世界,可以看成是

热爱摄影过程比结果重要

摄影师喜欢摄影有很多不同的原因。几乎每个摄影师的兴趣都是多方面的。我写这篇文章的时候已经77岁了,从1

相关推荐

人像摄影常用的构图方法

构图就是通过对拍摄的距离、角度、位置、光影以及色彩的调整,尽可能将人物和环境元素协调在一个画面中。

人像拍摄中比较常用的构图方法

通过若干幅写真作品实例,讲解了几种人像拍摄中比较常用的构图方法。原则是简明的,运用时的灵活处理,才

人物特写的构图与实战技法

特写是人像摄影中最直接最易于掌握的表现手法,它可以用直白的方式表现人物美丽的面庞,特写照片具有简单、鲜明、直观、易于学习和掌握的特点。 直白表现是特写的惯用手

从菜鸟作品里总结构图之十大忌

构图的好与坏往往能决定一幅作品的成败。我们想要拍好照片,就要先了解构图的基本规则和方法,避免出现很多基础性的错误。一般来说初级影友犯的大多数错误都非常类似,总结

横幅人像照片的画面构成与构图

横幅构图中人物位置的安排 光圈:F2 曝光时间:1/1600s ISO:100 焦距:50mm 画面舒展的横幅人像,环境开阔,主体突显 人像摄影的

如何让你的人像摄影构图更舒服

构图是人像摄影中一个基本又关键的因素,同样的内容采用不同的构图方式,拍出来的照片效果往往差别很大。合理的构图可以很好的表达摄影师的拍摄意图,表现拍摄对象的特点,

人像摄影技巧之局部人像构图技法

传统的人像摄影可以分成环境人像摄影和肖像摄影,但我们还有第三条路:突出人像眼睛、鼻子嘴巴等局部,生动而且迷人的局部人像。 局部人像拍摄或许可以获得含蓄,有

让照片更漂亮的三分构图法

如果你还不知道三分法则,那么一定会惊讶于应用这个法则的照片看起来会比不遵守法则的照片好出多少。三分法则是一个简单的构图法,将画面沿横向和纵向三等分,然后将被摄体

风光摄影技巧之构图:风景永远不会动

尽管像美国优胜美地国家公园或者大烟山这样的著名景点是参观和拍摄的好地方,但是对于那些热衷于风景摄影的人来说,这些景点在自己所有的风景摄影中只占很小的一部分。因此

风光摄影构图十技巧

1.记住三分法则 如果你希望提高自己的构图水平,这就是应该记住的一个基本构图技巧。人们的目光通常会落在画面的三分之一处(无论从上下左右)。在构图时应该时刻